2345首页 » 动物百科 » 绿赤鸭

所属科目: 动物界 » 脊索动物门 » 鸟纲 » 今鸟亚纲 » 雁形目 » 鸭科 »

名字:绿赤鸭
学名:Anas creua
人气:0
喜欢:0
评论:0
郑作新:1979: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我国河鸭属中最小的一种,翅长在200毫米以下。雌雄两翅均具有金属翠绿色的翼镜,在雄性特别鲜明。雄鸭头部深栗色,头顶两侧在眼后各具有绿色带斑。 形态 (根据指名亚种) 雄性成鸟(繁殖羽):自眼周向后有宽阔的黑褐闪绿的带纹,经耳区而左右相并连于后颈基部;头和颈的余部都是深栗色,仅颏和额基浅黑褐;自上嘴基部至眼下还有狭窄浅棕 近白色的纵纹,此纹在眼后延伸约20毫米,介于绿色带斑和栗色部分之间;上背、两肩的大部分及两胁等均为黑白相间的虫蠢状细纹;下背和腰暗褐色,各羽边缘较淡;尾上覆羽黑褐色,羽毛边缘浅棕色;尾羽相同,但褐色稍浅;外侧肩羽乳白以至淡黄色,外羽片的边缘绒黑色,形成宽阔的块状斑;两翅的表面大都暗褐色,大覆羽具有浅棕色或白色端斑;次级飞羽外侧数枚的外羽片呈绒黑色,内侧数枚的外羽片为金属翠绿色,形成翼镜;最内一枚的外羽片灰白色,也有宽阔的绒黑色边缘;次级飞羽均具有白色或棕白色的狭端。这样一来,翠绿色的翼镜前后均有白边(前方的白边为大覆羽的端斑),内外侧均为绒黑色,因而特别明显。胸部棕白色,满布以黑色小圆点,下胸较上胸稀少:腹部也是棕白色,下腹微呈暗褐色虫蠢状细斑;中央的尾下覆羽绒黑色,两侧覆羽在前的也是绒黑色,在后的为乳黄色。 雌性成鸟(繁殖羽):头顶和后颈均棕色,满布以黑色粗纹;头和颈的两侧也是这样,但棕色向下渐淡,黑纹变细;颇、喉及前颈均白,而杂以褐色点斑。体躯背面黑褐,各羽具有棕黄色“V”形细斑和棕白色边缘,背以下的“V”形斑较短而不著。两翅与雄性相似,但翼镜较小些;尾羽暗褐,而具白色狭边。下体与雄鸭相似,但两胁和下腹均无虫蠢状细斑,两胁具褐色“V”形粗斑,下腹微杂以淡褐色小圆斑;尾下覆羽白,而具有褐色轴纹。 虹膜淡褐色;嘴黑色、下嘴较淡:跗蹠棕褐,爪黑色。 量衡度: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♂♂ (10) 311 约367 35.1 173.9 78.9 29.5 (205-380) (338-398) (31-38) (163-185) (75-84) (27-32) ♀♀(10) 289 约351 34.6 169.1 74.4 28.9 (238-398) (306-381) (33-36) (160-178) (68-81) (27-30) 郑作新:1979:生物学描述 生态 绿翅鸭于8—10月间陆续从北方飞来我国南部,次年3—5月又结群北返。迁徙时,成群飞行,往往结成大群,数达成千上万只,在天空掠过时,一群接着一群,象一团团乌云飞滚过去,鸭群鼓翼声响较大。冬时在我国南部,特别是东南部一带的湖泊、河流及近岸的海面上,都常见到它们在昼夜之间结群来往于栖息地与食场之间,这实是我国冬季最常见而数量又最多的一种水鸭。此鸭常与其他水鸭、特别是与白眉鸭混群飞行。 飞行时,象其他鸭类一样,把头向前直伸出来,整个鸟体形成一个三角形。飞得很有劲,往往横列成直线或“V”字形向前急进。当它们从水面飞起时,有时冲天直上,有时却挥动两翅掠过一段水面后,才从水中升起;降落时,也往往在水面掠过一段距离,而入水中。叫声尖锐,很似“qir-rii”或“kriil”,它们在冬季很少鸣叫。 绿翅鸭南迁最早,9月中旬就迁到长江流域,10月初开始到达广东沿海一带。在长江流域,数量高潮在12月中就已出现,在广东常在1—2月间,至3月中旬以后则逐渐北返。在长江中游,绿翅鸭与其他水鸭一样,均集中于大的水域,主要是远离人类活动的广阔、水浅而难以通航的大形湖泊,所以洞庭湖的中心地带是最理想的栖息场所。至于它的数量,除在野外进行观察外,可从猎人的猎获量大体上反映出来。在洞庭湖和波阳湖,绿翅鸭的数量约占各种鸭总数的15%。在江苏太湖,它也是越冬水鸭中优势种之一,特别是在3—4月间,约占野鸭总数的12.7%。在广东沿海一带,它的数量大大地超过任何种野鸭,在所见的鸭类中,最低限度有1/3以上是这种鸭(关贯勋等,1963)。 关于绿翅鸭在越冬期的食性,王先敏等(1959)于1958年11月在河北省白洋淀剖验鸭胃,发现它的食料中,野草种子占90%以上。据关贯勋(1963)在湖南洞庭湖的东湖(1959年12月—1960年1月)及万子湖(1961年11月)剖验的结果,得知它主要吃谷粒,秋收后才转吃其他植物质,或增多一些动物性成份。我们于1974年1月在太湖剖验3只绿翅鸭的胃和嗉囊,其中全为半消化的水草。在广东汕头,我们于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初,通过剖验,得知绿翅鸭的食物为稻谷、草籽、螺狮、软体小动物等。邓巨燮(1962)于1959年11月间,对10只绿翅鸭进行了食性分析;结果发现稻谷是这种鸭的主要食料,约占食物总量的2/3,动物性食料次之,野草种子最少。 至于取食情况,绿翅鸭与其他野鸭不同,几乎全天都得见它在稻田取食,早晚比较繁忙,直至夜间有些还停留在水田找吃。 郑作新:1979:分类讨论 亚种分化 绿翅鸭有三个亚种。我国境内只有一个亚种,即指名亚种。 郑作新:1979: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绿翅鸭是我国水鸭中体型最小的一种,体重平均仅250克左右,最重的也不超过400克。可是它在越冬期中是优势种之一,数量最多,分布也很广,而肉味又鲜美细嫩,所以是国内冬季中一种主要产业禽。 这种鸭的羽毛,可作被褥等的填充材料,特别是绒羽。雄鸭羽色很鲜丽,它的外侧肩羽(商品名八鸭桃)、翼镜(商品名八鸭翠)以及整个翅膀,都可供作饰羽用(详见附录一)。 从它们的食性看,冬季主要吃植物性物质,特别是水草、水藻等,无明显益害关系。但当它们在华北一带迁徙过境时,及它们初迁到南方地区的一段时期,正值秋收,常为害庄稼,对收成是很不利的,应及时组织狩猎,化害为利。
图片: